当前观点:柳子戏《老青天》走进河北师大引学生追捧,各地名家名角畅谈河北缘何成为“戏曲沃土”
剧种剧团多、名角大腕多,票友戏迷多……5月8日,四台大戏同时在河北石家庄开唱,来自全国各地名家名角齐聚一堂再次为省会观众奉上精湛的表演。在演出前,这些名家名角还针对河北缘何能成为“戏曲沃土”畅谈了各自的看法。
【资料图】
四台大戏在省会同时开锣
5月8日,来自四川、河北、青海、山东的四家剧团表演的川剧《草鞋县令》、秦腔《尕布龙》、评剧《台城星火》、柳子戏《老青天》在河北石家庄同时开锣。一时间,名剧名戏荟萃、名家名角齐聚,这场戏曲盛宴仍在持续升温,关于河北“北方戏窝子”的讨论也日渐清晰。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4部戏曲的主题都与“为民服务”有关:他是柳子戏《老青天》中的包拯,82岁还未告老还乡,微服私访奔赴曹州,智铡贪官救饥民;他是川剧《草鞋县令》中的纪大奎,花甲之年,再度入仕,弃前程勇择引水之道,安黎民整治水旱之患;他是评剧《台城星火》中的弓仲韬,历经磨难点燃安平革命星火,赴汤蹈火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他是秦腔《尕布龙》中的尕布龙,他一心为民,开办免费牧民旅馆,廉洁勤政,痛批基层干部腐败,身先士卒,带领西宁人民绿化南北两山。他们的事迹横贯古今,用行动诠释着什么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图为《台城星火》。史晟全摄。
在河北艺术中心门口,大巴车停靠在路边,观众们早早排起了长队,为川剧《草鞋县令》而来;今晚的石家庄,评剧、川剧、柳子戏、秦腔四场大戏同时上演,让观众眼花缭乱……这只是这场戏曲盛会的小小缩影,在“北方戏窝子”河北,在全国梆子声腔展演现场,精彩还在继续……
传统大戏走进高校校园
杨文娜特别喜欢戏曲进校园的活动,他说,每次进校园看到那些中学生、大学生的眼睛,能够看到那种期盼,那种喜欢。现在的学生如果会唱两句京剧,那就很了不起,这就是一种时尚,是一种好现象。
8日晚,柳子戏《老青天》亮相河北师范大学。诙谐幽默又不乏庄重严肃的剧情,让前来听戏的师生时而哄堂大笑,时而鼓掌叫好。
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演员、包公的扮演者王伟告诉记者:“塑造一个刚正不阿但同时诙谐幽默的包公形象,不得不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但是从我们的演出效果来看,《老青天》这部戏塑造的包公形象明显更具亲和力,同样非常受观众欢迎。”
现场观众的热情,也印证了王伟的说法。在河北师范大学真知讲堂,到场师生无不为剧情所深深吸引,情绪也随之跌宕起伏。
“完全没想到会这么好看!”河北师范大学学生王冰洋告诉记者,“之前我很小接触戏剧类的作品,这次也是因为演出送到校园里面才想着过来看一眼。没有想到这出戏会这么搞笑。能看懂,而且特别喜欢!”
图为《老青天》。闫德见摄。
河北师范大学教师杨青也表示,当下年轻人的日常娱乐当中,较少会触及传统戏曲。全国戏曲(北方片)会演暨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将这样一部精彩的戏剧送到了校园当中,让高校学子能够近距离感受戏曲之美,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有非常大的意义。
“这次在河北师范大学演出,我们也非常的兴奋和激动。”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演员、王粉莲的扮演者尹春媛告诉记者,现在的柳子戏,在题材上和表现手法上都进行了创新,融合了更多现代的元素,非常适合现在年轻观众的口味。所欠缺的,正是这样一个能将传统剧目传播到年轻观众,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当中的契机。
本场演出的成功,让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主任、山东省柳子剧团团长李贝欣喜不已。
“如何让小剧种跟上大时代,让更多年轻人走进剧场,走近柳子戏?一直是我们所思考的问题。”李贝表示,近年来对文化自信的强调,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起传统戏曲、传统艺术。这对戏曲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是要守正创新,要在保留传统艺术风貌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现代元素,从而适应年轻人口味。同时也希望能够多多开展这类戏曲进校园的活动,让传统戏曲更多地‘圈粉’年轻观众。”李贝说。
图为《尕布龙》。杜船摄。
“北方戏窝子”是如何炼成的?
河北如何成为了“北方戏窝子”?戏曲文化繁荣、名家名角多、群众基础深厚……在采访时,戏曲名家们纷纷给出了各自的的答案。
河北作为“北方戏窝子”,繁荣的戏曲文化氛围令省内外戏曲名家深有感触。衡水市评剧团团长晏志强介绍,近年来,河北戏曲文化发展很快,以衡水市评剧团来说,每两年创作一部现代戏,《林秀贞》、《火种》、《咱家老李》、《情满南王庄》等都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评剧作品。
图为《草鞋县令》。王建摄。
河北戏曲文化盛名也早已走出河北,走向全国。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四川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说:“我觉得河北是一个能够真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宝地。河北有很多知名的历史故事,出现过很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河北可以说是‘北方戏窝子’。”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肖得美也提到:“河北戏曲文化非常有名气,像古城正定等地都很有戏曲文化底蕴。”
河北梆子、评剧等河北省的著名剧种早已走出河北,不少剧目也已受到全国各地观众们的欢迎,最让西宁艺术剧院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史红刚印象深刻的就是《小二黑结婚》、《杨乃伟与小白菜》,他直言,来到石家庄感到“既熟悉又陌生”,“陌生”是因为其院团是第一次来石家庄表演,“熟悉”是因为河北作为“北方戏窝子”,各种戏曲精彩纷呈,他从小就对河北戏曲文化有深刻印象。”
除了繁荣的戏曲文化氛围,名家名角多和群众基础深厚也是这片戏曲沃土的鲜明特征。
不少专家由衷地赞叹着河北这片沃土“名家名角真的多!”陈智林、肖得美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大师裴艳玲,史红刚则说起著名评剧演员赵丽蓉,齐花坦、张惠云……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出现在人们脑海中。
图为《草鞋县令》剧场外排队场景。王建摄。
专业,是河北观众带给剧团们的第一印象。“河北观众很懂戏,来到这片土地上演戏很有压力,观众们会以更高的标准来审视这部作品,这也会让我们更加全身心投入,奉献高质量演出。” 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刘谊连连赞叹。
热情,则是这片土地上观众的另一大特征。晏志强回忆起2021年5月21日《台城星火》第一次在石家庄大剧院演出时的场景说,“台下响起了几十次掌声,反映太强烈了!”连衡水市评剧团名誉团长、《台城星火》主演杨文娜也说,河北的观众氛围好,属于“独一份,为了这样的观众愿意‘返场’。”
百花齐放不断点亮“戏窝子”
“好久没看到这种盛况了,今天晚上四部剧,都不知道去看哪个了!”石家庄人民会堂门口,刘奶奶兴奋地向记者称。连日来,全国戏曲(北方片)会演暨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正如火如荼地进行,通过会演,许多地方剧种来到“北方戏窝子”河北,上演了一出文化交流“大戏”。晏志强称,衡水评剧团很重视这次会演,全团来了100多人,前天在保定演出完,马不停蹄地就来到了石家庄。他认为,会演的形式非常利于戏曲发展,希望能多举办会演,除了全国各地的“大剧团”,也可以加一些县乡“小剧团”,大家互相学习,一起进步。
图为《老青天》演出现场。闫德见摄。
74岁的彭老爷子已经看了五六十年戏,谈及对“北方戏窝子”的看法,他说,“河北的戏曲氛围真不错,观众的水平也挺高,只有一点,就是人们的精神消费观念还要再加强,还得加强宣传。”
刘谊也提到,“要通过新媒体、自媒体等手段,加强传统戏曲文化宣传力度,让更多人走进剧场,让‘北方戏窝子’更具普遍意义,这需要政府、从业者、媒体等的共同努力。”
“百花齐放”是陈智林心目中的“北方戏窝子”最理想的模样,他说,“我希望河北“北方戏窝子”像大花园一样,百花争艳,能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花朵呈现出靓丽色彩。”(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张伟克 刘世鹏 董浩天 刘杰 实习生张耕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