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注:评论1+1:禁止“脏车”进城,这种“洁癖”需摒弃

2023-04-03 19:04:02 来源:正观新闻

“未经清洗或车身外表有明显污迹、灰尘或泥土,车顶有积尘的;轮胎、挡板、底盘沾带泥土的;不得在巧家县城区道路上行驶。” 近日,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脏车出入城综合治理的通告》,引发网友热议。

3月31日,巧家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回应称,此前巧家县空气质量曾因排名倒数而被点名通报,此次根据县政府要求更新公告,是为了城区的空气质量、市容环境。目前,当地已删除这份《通告》。

当地设点检查“脏车” 来源:巧家党建网


(相关资料图)

中国青年报:城市治理不需要这种“洁癖”

按当地执法部门工作人员的说法,2020年、2021年巧家县空气质量全省排名倒数,对入城脏车进行管控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空气质量。然而,从生活常识出发,汽车扬尘是否足以将当地的空气质量拉低到全省“垫底”的位置,恐怕是一件值得商榷的事。当地要精准施策,有必要先做好调查研究,论证下到底什么才是主要污染源。否则,严查“脏车”入城的做法就难以令人信服。直白点说,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排放,建筑工地扬尘等可能对空气污染影响更甚,怎么就轮到“脏车”背锅了呢?这一缺乏充分论证的要求,落实到现实中,会徒增车主的养护成本,带来大大小小的麻烦。人人都希望城市空气越来越好,不必受到扬尘的困扰,但相关治理应该站得住脚、经得起论证,充分考虑到大家的感受。一些有违常识、太过“洁癖”的治理思路,该退场了。

澎湃新闻:出台政策必须尊重常识、符合实际

这项规定的可行性其实非常脆弱,甚至有网友称“如果免费洗车,我觉得无可厚非”,但这大概也很难执行:洗车毕竟要耽误时间,着急办事的人恐怕并不会买账。大概考虑到这点,当地通知里搬出了多个部门来联合执法,试图形成一种震慑力。但再怎么强调震慑力,也很难脱离烟火人间的现实:熙熙攘攘的车辆,尘土飞扬的道路,行人的衣物尚免不了风尘仆仆,又怎么能保证车辆连污迹、灰尘都没有呢?“禁止脏车入城”,以前不少地方出于创卫等目的也出台过类似规定,至于执行效果如何,不得而知,却大都免不了引发质疑。2021年,同样针对某市“禁止脏车入城”的治理政策,@交通发布曾发文指出:涉及民生的公共政策应接地气、可操作、可执行,如果不切实际,便难免引来非议。总之,良好的市容环境,大家都需要、都欢迎,但环境治理不能以牺牲群众正常出行为代价,更不能层层加码,出台的政策必须尊重常识、符合实际,经得起群众检验。

相关通告内容截图 来源:巧家融媒体中心

极目新闻:认定标准与处罚条款于法无据

治理“脏车”,管住容易“抛、冒、滴、漏、撒、扬”的相关车辆,做到路面整洁,这是应有之义,无可厚非。“脏车”要不要洗,也没有疑问。但治理“脏车”如果一刀切,就有点不问青红皂白,实际执行中,也会因主观判断而走样。就如前面所述的,什么情形下才叫“脏车”,这个认定标准本身就难以精准,也就不好落地,会引发操作上的困扰。可以倡导车主养成爱护车辆清洁的习惯,对容易“抛、冒、滴、漏、撒、扬”的相关车辆进行规范,也是有必要的。但对私家“脏车”,不听劝的就要处罚,这个于法无据,因为车身脏不脏、轮胎是否可以带泥,还真没有哪条法规说不行,真不知处罚的底气从何而来。目前,当地已删除了此前发布的这份《通告》,也说明认识到“脏车不能进城”是名不正则言不顺。如何让相关规定更接地气、更符合实际与群众期待,就事关决策水平了。

东方网:禁止“脏车”入城也是一种权力任性

说到底,禁止“脏车”入城也是一种“权力任性”。试想,如果城市管理者能够从实际出发,不妨多从渣土车、工程车入手,把“滴撒漏”作为治理重点,就完全可以管住管好城市道路的扬尘污染问题。比如:浙江省宁波市多年前就给渣土车、工程车开设了“专用通道”,不仅有效防治了城市道路的扬尘污染问题,而且也给渣土车、工程车提供了通行便利。此举无疑值得巧家县的借鉴和学习。城市治理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希望各地政府部门,尤其是城市管理者,在出台一项城市治理措施时,不妨多些“综合考虑”,少些“权力任性”,既要学会规范权利,又要注重城市治理的合法性、合理性、科学性和人性化,避免“一刀切”式的管理,从而让类似禁止“脏车”入城这样的权利任性不再发生。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上一篇:

报道:烧替身的人出事了_所说的人烧替身到底是怎么回事 什么样的人需要烧替身

下一篇:

报道:烧替身的人出事了_所说的人烧替身到底是怎么回事 什么样的人需要烧替身

推荐阅读